汉语词典

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

kuí

lóng

夔龙

夔龙

拼音: kuí lóng 注音: ㄎㄨㄟˊ ㄌㄨㄥˊ

夔龙的意思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  1.相传舜的二臣名。夔为乐官,龙为谏官。《书.舜典》:"伯拜稽首,让于夔龙。"孔传:"夔龙,二臣名。"唐杜甫《奉赠萧十二使君》诗:"巢许山林志,夔龙廊庙珍。"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。 2.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。
  • 国语词典:

    商代及西周时期,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。

    相传为舜的二臣名,夔是乐官,龙是纳言之官。

  • 网络解释:

    夔龙 (神话形象)

    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描写夔是:“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则必有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”。

    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。

    “夔,神魅也,如龙一足。”(《说文解字》)

    “夔,一足,踔而行”。(《六帖》)

    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,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,形象多为张囗、卷尾的长条形,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,以直线为主,弧线为辅,具有古拙的美感。

字义分解

  • 读音:kuí

    基本字义


    kuí ㄎㄨㄟˊ

    1. 〔~~〕敬谨恐惧的样子。
    2. 〔~立〕肃立。
    3.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。

    英语 one-legged monster; walrus

    德语 ehrerbietig, achtungsvoll ,Kui (Eig, Fam)

    法语 démon de la mythologie chinoise,dieu de la pluie,(nom de famille Kui)​

  • 读音:lóng

    lóng ㄌㄨㄥˊ


    1.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~舟。~灯。~宫。~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~点睛。~蟠虎踞。
    2.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~。
    3.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~颜。~体。~袍。
    4. 姓。

    英语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

    德语 Drache (S)​,Long (Name)​ (Eig, Fam)​,Schlange (auf der Speisekarte)​ (Ess)​,Radikal Nr. 212 = Drache, Drachen

    法语 dragon,impérial,(nom de famille)​,212e radical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