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hì

注音:ㄕˋ

五笔: TAWK
仓颉: HGCR
四角: 88608
郑码: MBOJ
部首:
总笔画: 18
统一码: 基本区 U+7C2D
字形分析: 上下结构
异体字:
  • 簭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基本字义


shì ㄕˋ

  1. 古同“”,咬。
  2. 古同“”。
【未集上】【竹】 簭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2

【字彙補】與筮同。【周禮·春官】簭人,中士二人。【註】問蓍曰筮,其占易。

又簭人,掌三《易》以辨九簭之名:一曰《連山》,二曰《歸藏》,三曰《周易》。九簭之名:一曰巫更,二曰巫咸,三曰巫式,四曰巫目,五曰巫易,六曰巫比,七曰巫祠,八曰巫參,九曰巫環,以辨吉凶。【註】此九巫皆當爲筮之誤。

又噬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凡攫閷援簭之類。【註】簭者,以口噬物而食也。

【】【】
『說文解字注』
啗也。喙也。喙上當有一曰二字。各本作?。今正。說文有?無筮。則筮者𣜩變。不當用爲諧聲。周禮梓人。攫?援簭。正作簭。從?聲而省吅也。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。此則假借也。从口。𥰰聲。時制切。十五部。按詩噬肯適我。毛曰。噬、逮也。此謂噬爲逮之假借也。釋言作遾。方言亦作噬。

簭字的同拼音

簭字的同部首

簭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