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óu

注音:ㄆㄡˊ

五笔: RGIY|RDHY
仓颉: QMF
四角: 51090
郑码: DGI
部首:
总笔画: 7
统一码: 基本区 U+6294
字形分析: 左右结构
姓名学:
异体字:
  • 抔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基本字义


póu ㄆㄡˊ

  1. 用手捧东西:~饮(双手捧水而饮)。
  2. 量词,指土、沙一类的东西:一~土。

英语 take or hold up in both hands

法语 lever des deux mains

详细字义


póu

〈动〉

(1) (本作“捊”。形声。从手,不声。本义:用手捧)同本义 [hold sth. with cupped hands]

污尊而抔饮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手掬之也。”

(2) 又如:抔饮(以手掬水而饮);抔土(抓土;一捧之土。极言甚少)

词性变化


póu

〈量〉

(1) 相当于“捧”“把”“握”

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。——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

黄花冈上一抔土。—— 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》

(2) 又如:一抔米

【卯集中】【手】 抔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薄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蒲侯切,𠀤音裒。手掬物也。【禮·禮運】汙尊而抔飮。【疏】以手掬之而飮也。【前漢·張釋之傳】愚民取長陵一抔土。【註】抔謂手掬之。今學者讀爲杯勺之杯,非也。

又【廣韻】芳杯切【集韻】鋪枚切,𠀤音胚。義同。

又本作捊,引取也,今文作抔。別作㧵,非。

【卷十二】【手】
『說文解字』

把也。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从手咅聲。父溝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掊)杷也。杷各本作把。今正。木部曰。杷者、收麥器也。引申爲凡用手之偁。掊者、五指杷之。如杷之杷物也。史、漢皆言掊視得鼎。師古曰。掊、手杷土也。杷音蒲巴反。其字从木。按今俗用之刨字也。大雅曰。曾是掊克。傳曰。掊克、自伐而好勝人也。以自伐釋掊、以好勝人釋克。未得其解。定本掊作倍。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。似定本爲是矣。然孟子書亦作掊克。趙注但云不良也。知詩本不作掊。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。掊有聚意。與捊音義近。有深取意。則不同捊也。毛詩釋文云。掊克、聚斂也。此謂同捊也。方言曰。掊、深也。郭注云。掊尅、深能。以深釋掊、以能釋尅。此亦必古說。但皆非毛義。方言掊訓深、與許說合。○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。不若顔氏本作杷。从手。咅聲。父溝切。廣韵薄矦切。古音在一部。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百官志注引胡廣曰。鹽官掊坑而得鹽。

抔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pau4
◎ 客家话:[梅县腔] piau1 [海陆丰腔] bui1 piau1 but7 [客英字典] bui1 piau1 [宝安腔] but7 [客语拼音字汇] bud5 vud5 [台湾四县腔] bi1 piau1 but7

抔字的同拼音

抔字的同部首

抔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