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
注音:ㄧˊ

笔顺读写: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撇、横、竖

沂的笔顺:

五笔: IRH
仓颉: EHML
四角: 32121
郑码: VPD
部首:
总笔画: 7
统一码: 基本区 U+6C82
字形分析: 左右结构
姓名学:
异体字:
  • 沂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ㄧˊ


  1. 〔~河〕水名,源出中国山东省,至江苏省入海。

英语 river in southeast Shandong

法语 mont Yi

详细字义


(1) (形声。从水,斤声。本义:沂水。古水名)

(2) 同本义 [Yi River]

(3) 源出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的尼山,西流至滋阳县合于泗水。

(4) 大沂河古又称沂水。源出山东省的沂山,南流经沂水县、临沂县、郯城县境入江苏省

(5) 山名。又称东泰山 [Yi mountain]。在山东省沂水县北,临朐县南

(6) 古州名 [Yi district]。州治在今山东省临沂县

【巳集上】【水】 沂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魚衣切,音溰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東海費縣。一曰沂水出泰山,蓋靑州浸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靑州,其浸沂沭。【水經注】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,分爲二水,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,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,亦注泗,謂之小沂水。水上有橋,徐泗閒以爲圮,子房遇黃石公,卽此處。【地理通釋】曾氏曰:徐州之水,以沂名者非一。酈道元謂出尼丘山,西北逕魯之雩門,謂之沂水。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,亦謂之沂水。

又山名。四鎭之一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】四鎭五嶽。【註】靑州之沂山。

又地名。【左傳·定五年】大敗夫㮣王于沂。【註】沂,楚地。

又州名。本秦琅邪地,宋置北徐州,周攺沂州,今屬兗州府。

又沂水,縣名。本春秋鄆邑,今屬靑州府。俱見【廣輿記】。

又姓。【一統志】有沭陽令沂州。
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魚巾切,音銀。器之釿鍔。釿或作沂。【爾雅·釋樂】大篪謂之沂。

又【杜篤·論都賦】奮彗光,埽項軍,遂濟人難,蕩滌於泗沂。【班固·答賔戲】張良受書於邳沂。俱作魚巾切。

 

【卷十一】【水】
《說文解字》

水。出東海費東,西入泗。从水斤聲。一曰沂水,出泰山蓋青州浸。魚衣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沂)沂水。出東海費東,西入泗。東海郡費,見前志。春秋魯季氏邑。今山東沂州府費縣縣西北二十里費故城是也。職方氏曰:靑州,其山鎭曰沂山。其浸沂、沭。鄭曰:沂山,沂水所出也,在葢。前志泰山郡葢下曰:沂水出。水經曰:沂水,出泰山葢縣艾山。許云出東海費東。說乖異者,葢沂山卽東泰山。是山盤回數縣。今沂水出沂水縣之雕厓山,卽沂山西峯也。又西北接大弁山,卽沭水所出也。前志曰:沂水南至下邳入泗。水經曰:沂水,出泰山葢縣艾山,南過琅邪臨沂縣東。又南過開陽縣東。又東過襄賁縣東。屈從縣南,西流。又屈南過郯縣西,又南過良成縣西。又南過下邳縣西南,入於泗。許云西入泗,疑當作南入。然酈善長所據已作西矣。今沂水出雕厓山。東南流逕沂水縣西。又南流逕蘭山縣東。又南流逕郯城縣西。又南流入江南邳州畍。从水斤聲。魚衣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按漢人多以爲圻堮之圻。一曰沂水,出泰山葢。此卽班、鄭、水經之說也。許分爲二說,則不謂雕。厓山卽沂山矣。如渭下之謂渭首亭與鳥鼠山爲二說。靑州浸。

沂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ji4 ji6
◎ 客家话:[梅县腔] ki2 [海陆丰腔] ki2 ngi2 [东莞腔] ki2 [宝安腔] ngi2 | ngiun2 [客英字典] ki2 ngi2 [台湾四县腔] ki2 ngi2 [客语拼音字汇] yi2
◎ 潮州话:戈衣5(期)

沂的字源演变

沂字的同拼音

沂字的同部首

沂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