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

喀斯特

喀斯特

拼音: kā sī tè 注音: ㄎㄚ ㄙ ㄊㄜˋ

喀斯特的意思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  喀斯特 kāsītè

    [karst] 岩溶的地形地貌,因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喀斯特高原最为典型而得名

  • 网络解释:

    喀斯特

    喀斯特(KARST)即岩溶,是水对可溶性岩石(碳酸盐岩、石膏、岩盐等)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,流水的冲蚀、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,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。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,称喀斯特地貌(岩溶地貌)。

    “喀斯特”(Karst)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,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。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。“喀斯特”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。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,早在晋代即有记载,尤以明徐宏祖(1586~1641)所著的《徐霞客游记》中的记述最为详尽。

    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。可溶性岩石有3类:①碳酸盐类岩石(石灰岩、白云岩、泥灰岩等)。②硫酸盐类岩石(石膏、硬石膏和芒硝)。③卤盐类岩石(钾、钠、镁盐岩石等)。总面积达51×106平方千米,占地球总面积的10%。从热带到寒带、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。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、云南和贵州等省(区),越南北部,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,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,法国中央高原,俄罗斯乌拉尔山,澳大利亚南部,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,古巴及牙买加等地。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、面积大。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,面积约91~130万平方千米。其中以广西、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,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;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。

字义分解

  • 读音:kā

    基本字义


    ㄎㄚˉ

    1. 〔~嚓〕象声词,形容折断的声音。
    2. 象声词:~的一声,把树枝折成两截。

    英语 vomit; used in transliterations

    法语 (onomat.)​ bruit de la toux ou du vomissement

  • 读音:sī

    基本字义


    ㄙˉ

    1. 这,这个,这里:~人。~时。以至于~。
    2. 乃,就:有备~可以无患。
    3. 劈:“墓门有棘,斧以~之”。
    4. 古同“”,卑贱。
    5. 古同“”,尽。
    6. 姓。

    英语 this, thus, such; to lop off; emphatic particle

    德语 dem, diese

    法语 ce,cet,ces

  • 读音:tè

    ㄊㄜˋ


    1. 不平常的,超出一般的:~殊。~色。~产。~权。~性。~征。~需。~技。~务。~区。~价。~例。~效。
    2. 单,单一:~为(wèi )。~设。~地。~惠。~辑。~使。~赦。~约。
    3. 只,但:不~如此。“相如度秦王~以诈佯为予赵城,实不可得”。
    4. 三岁的兽,一说四岁的兽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悬~兮!”
    5. 公牛,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。
    6. 配偶,匹配:“不因旧姻,求尔新~”。

    英语 special, unique, distinguished

    德语 besonders, besonderer ,speziell, extra, besonders, sehr (Adv)​,Te (Eig, Fam)

    法语 spécial,unique,distingué,en particulier,Insolite,très,agent secret,très,fort,spécial,particulier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