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ēng

注音:ㄓㄥ

笔顺读写: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钩

爭的笔顺:

五笔: EVHJ
仓颉: BSD
四角: 20507
郑码: PVXB
部首:
总笔画: 8
统一码: 基本区 U+722D
字形分析: 上下结构
姓名学:
异体字: 𠄙 𠫩 𣌦
  • 爭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基本字义


zhēng ㄓㄥˉ

  1. ”的繁体字。
  2. 奪取、互不相讓。《左傳•隱公十一年》:“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,潁考叔挾輈以走。”《北史•卷二十二•長孫道生傳》:“嘗有二鵰,飛而爭肉,因以箭兩隻與晟,請射取之。”
  3. 較量﹑競爭。《書經•大禹謨》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”
  4. 辯論。如:“據理力爭”。《左傳•昭公六年》:“民知爭端矣,將棄禮而徵於書。”《史記•卷五十五•留侯世家》:“此難以口舌爭也。”
  5. 相差﹑差別。唐•杜荀鶴《自遣詩》:“百年身後一丘土,貧富高低爭幾多。”《水滸傳•第六十九回》:“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,豈爭他一個?”
  6. 規勸。同“諍”。《呂氏春秋•仲春紀•功名》:“關龍逢﹑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,爭其上之過。”
  7. 如何。同“怎”。唐•韓偓《哭花詩》:“若是有情爭不哭,夜來風雨葬西施。”元•鍾嗣成《一枝花•生居天地間套•梁州曲》:“爭奈灰容土貌,缺齒重頤。”

英语 to dispute, fight, contend, strive

德语 Kampf (S)​,kämpfen, wetteifern (V)

法语 lutter,disputer,discuter

【巳集中】【爪】 爭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4

〔古文〕𠫩𠄙【唐韻】側莖切【集韻】甾耕切,𠀤音箏。【說文】引也。从𠬪。【徐鉉曰】音曳。𠬪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【廣韻】競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

又【玉篇】諫也。

又訟也。【增韻】理也,辨也。【禮·曲禮】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
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

又【集韻】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

又【廣韻】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【孝經·諫諍章】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【韻會】俗作争,非。

【卷四】【𠬪】
『說文解字』

引也。从𠬪𠂆。側莖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𠂆,音曳。𠬪,二手也。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爭)引也。凡言爭者、皆謂引之使歸於己。𠬪𠂆𠬪猶從手。𠂆余制切。抴也。抴、引也。側莖切。十二部。

爭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caang1 zaang1 zang1
◎ 客家话:[宝安腔] zang1 [梅县腔] zang1 zen1 [陆丰腔] zang1 zen1 [客语拼音字汇] zang1 zen1 [台湾四县腔] zang1 zen1 [客英字典] zang1 [沙头角腔] zang1 [东莞腔] zang1 [海陆丰腔] zang1 zen1

爭的字源演变

爭字的同拼音

爭字的同部首

爭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