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ǎn

注音:ㄗㄢˇ

五笔: KAQJ
仓颉: RMUA
四角: 61061
郑码: JHRK
部首:
总笔画: 15
统一码: 基本区 U+5646
字形分析: 左右结构
异体字: 𠾱 𡄋
  • 噆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基本字义


zǎn ㄗㄢˇ

  1. 叮咬:“蚊虻~肤,则通昔不寐矣。”
  2. 口衔:“食荐梅,~味含甘。”
【丑集上】【口】 噆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12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𠀤七感切,音慘。【說文】嗛也。【玉篇】銜也。【莊子·天運篇】蚊虻噆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【淮南子·覽冥訓】噆味含甘。

又【集韻】子感切,音昝。

又【唐韻】子荅切【集韻】作荅切,𠀤音帀。義𠀤同。

又【集韻】一曰齧唇。

【卷二】【口】
『說文解字』

嗛也。从口朁聲。子荅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噆)嗛也。玄應引作銜也。嗛銜音義同。从口。朁聲。子荅切。七部。

噆的字源演变

噆字的同拼音

噆字的同部首

噆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