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wěi

注音:ㄨㄟˇ

笔顺读写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横折钩、竖

韪的笔顺:

五笔: JGHH
仓颉: AOQS
四角: 65802
郑码: KABY
部首:
总笔画: 13
统一码: 基本区 U+97EA
字形分析: 半包围结构
姓名学:
异体字:
  • 韪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基本字义


wěi ㄨㄟˇ

     ◎ 是,对(常和否定词连用):冒天下之大不~。

英语 right; proper; perpriety

德语 richtig

法语 bon,louer

详细字义


wěi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是,韦声。本义:是;对)

(2) 同本义 [right]

韪,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犯五不韪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
君子韪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
人韪其言。——《明史》

(3) 又如:冒天下大不韪(这里的“不韪”“罪”“反国家罪”的意思)

(4)[good]

京室密清,罔有不韪。——《文选·东京赋》

(5) 美好 [fine]

开元天宝间,播兄弟七人皆擢进士第,衣冠光韪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
【戌集中】【韋】 韙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9

【唐韻】于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羽鬼切,𠀤音偉。【說文】是也。从是,韋聲。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犯五不韙。【前漢·敘傳】昭韙見戒。【註】張晏曰:是也。明其是者,戒其非也。【後漢·荀爽傳】五韙咸備。 【集韻】通作愇。

【卷二】【是】
『說文解字』

是也。从是韋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犯五不韙。” 愇,籒文韙从心。于鬼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是也。古文尙書曰。時五者來僃。今文尙書作五是來僃。李賢於李雲荀爽傳皆引史記五是來僃可證。凡史記多用今文尙書也。荀爽對策曰。五韙咸僃。韙與是義同。六書之轉注也。李雲上書曰。五氏來僃。氏與是音同在十六部。六書之叚借也。从是。韋聲。于鬼切。十五部。春秋傳曰。犯五不韙。左傳隱十一年文。

韪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wai5

韪的字源演变

韪字的同拼音

韪字的同部首

韪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