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lóu

注音:ㄌㄩˇ,ㄌㄡˊ

笔顺读写:撇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撇点、撇、横

僂的笔顺:

五笔: WLVG
仓颉: OLLV
四角: 25244
郑码: NKZM
部首:
总笔画: 13
统一码: 基本区 U+50C2
字形分析: 左右结构
异体字: 𡰌
  • 僂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ㄌㄩˇ


  1. 彎曲,屈曲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故其鼎銘云: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。”
  2. 迅速;立刻。《荀子•儒效》:“彼寶也者,衣之不可衣也,食之不可食也,賣之不可僂售也。”

lóu ㄌㄡˊ


  1. 見“佝僂病”、“僂儸”。

英语 humpback; surname

德语 Buckel, Bucklige (S)

詳細字義


(1)lóu

(2) ——見「佝僂」( gōulóu)

(3) 另見

基本詞義


〈動〉

(1) (形聲。从人,婁聲。本義:彎腰)

(2) 同本義 [bend]

僂,尩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《白虎通》:周公背僂是爲強後。此字本訓背曲。

僂者不袒。——《禮記·問喪》

見痾僂者。——《莊子·達生》

行步俯僂。——《漢書·蔡義傳》

再命而僂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

僂巫跛覡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正考父一命而傴(曲背),再命而僂(彎腰)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,孰敢不軌!——《莊子·列禦寇》

同行則僂身自卑。——《後漢書·鄧後傳》

又如:僂背(弓着背);僂僂(弓身貌。形容恭順);僂行(曲背而行。形容衰老);僂步(駝着揹走路);僂人(曲背的人。借指老人);僂身(彎下身子);僂俯(彎下身子,表示恭敬)

(3) 泛指彎曲 [bend]

雖有聖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詞性變化


〈名〉

駝背的人 [crooked]

傴僂提攜,往來而不絕者,滁人遊也。——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
使禿者御禿者,使眇者御眇者,使跛者御跛者,使僂者御僂者。——《穀梁傳》

〈形〉

(1) 疾速,速度快 [speedy]

夫人不僂,不可使入。——《公羊傳》

(2) 另見 lóu

【子集中】【人】 僂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1

【廣韻】落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侯切【正韻】盧侯切,𠀤音樓。【說文】尫也。【六書故】曲背也。別作瘻。【穀梁傳·成元年】曹公于手僂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西方高土,其人面末僂修頸,卬行。【白虎通】周公背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痀僂承蜩。

又屈也。【荀子·儒效篇】雖有聖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

又曲薄曰聚僂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聚僂之中,則爲之。【註】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,畚筥之類是也。
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郞豆切,樓去聲。僂佝,短醜貌。
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隴主切,音縷。義同。

又僂句。【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】臧昭伯如晉,臧會竊其寶龜僂句。【註】僂句,龜所出地名。

又【韻會】龍遇切,音慮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作軁。

【卷八】【人】
《說文解字》

尫也。从人婁聲。周公韈僂,或言背僂。力主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僂)厄也。大徐本作尩也,非是。尩與僂異疾。小徐本作厄也,近是。科厄,木節也。厄與僂雙聲。人背之僂,有似木之科厄。晉語注曰:戚施,僂人也。左傳昭四年注:僂,肩傴也。穀梁傳跛僂並言。管子云:苦水所,多尩與傴人。然僂不得訓尩明矣。公羊傳:夫人不僂,不可使入。何云:僂,疾也,齊人語。夫人稽畱,不肎疾順公。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。按此爲婁之假借字,婁卽屢,與驟通。驟訓數,亦訓疾。○又按大徐作𡯲也,葢𡯲是曲脛之名,引伸爲曲脊之名。所以𡯲必釋爲𤿑曲脛者,由其字作尢,从大而偏曲其足,故二疾不妨同名。下文曰周公韤僂,葢𡯲者亦得謂之僂,周公之脛不無少曲。疑大徐本爲長。甲戌二月重訂。从人婁聲。力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周公韤僂,韤者,足衣。韤僂者,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。未聞出何書。或言背僂。周公背僂見荀卿、白虎通、論衡諸書。白虎通云:傳曰:周公背僂,是爲強後,成就周道,輔於幼主。僂後主爲韵。

僂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lau4
◎ 客家话:[梅县腔] leu2 [海陆丰腔] leu2 [客英字典] leu2 [宝安腔] liu2 [客语拼音字汇] leu2 [陆丰腔] li1 [台湾四县腔] leu2
◎ 潮州话:罗污2(屡)又 罗污5(卢),lu2(lú) lu5(lû)

僂的字源演变

僂字的同拼音

僂字的同部首

僂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