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
注音:ㄎㄨˋ

五笔: XDFN
仓颉: VFKMS
四角: 24927
郑码: ZGBZ
部首:
总笔画: 12
统一码: 基本区 U+7D5D
字形分析: 左右结构
异体字: 𩊓 𫋾
  • 絝字的基本解释

  • 详细解释

  • 康熙字典

  • 说文解字

ㄎㄨˋ


  1. 套裤。
  2. 绊络。

英语 trousers; breeches leggings; drawers

德语 Hose (S)

詳細字義


(1) (形聲。从糸,誇聲。本義:套褲)

(2) 同本義 [trouser legs worn over one's trousers;leggings]

絝,脛衣也。——《說文》注:“今所謂套袴也。”

絝,跨也,兩股各跨別也。——《釋名·釋衣服》

身衣羊裘皮絝。——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

(3) 絆絡 [network]

絝白虎。——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。注:“謂絆絡之也。”

不禁火,民安作,平生無襦今五絝。——《後漢書》

【未集中】【糸】 絝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6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苦故切,音庫。【說文】脛衣也。【史記·趙世家】夫人置兒絝中。

又【司馬相如傳】絝白虎。【註】絝,古袴字。【前漢·景十三王傳】短衣,大絝,長劒。【後漢·廉范傳】平生無襦,今五絝。【淮南子·原道訓】短綣不絝。【集韻】或作袴。

又【玉篇】古文綯字。

【卷十三】【糸】
《說文解字》

脛衣也。从糸夸聲。苦故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絝)脛衣也。今所謂套袴也,左右各一,分衣㒳脛,古之所謂絝,亦謂之褰,亦謂之襗,見衣部。若今之滿當袴,則古謂之㡓,亦謂之幒,見巾部。此名之宜别者也。从糸夸聲。苦故切。五部。按此字疑當同胯𨀗作絝,今皆作袴。

絝的方言集汇

◎ 粤语:fu3
◎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 ku5 [客英字典] ku5 [海陆丰腔] ku5

絝的字源演变

絝字的同拼音

絝字的同部首

絝字的同笔画

别人正在查的字

欢迎交换友情链接